首页 财经 > 正文

史建全读《如果没有明天》余耕小说

史建全

当卑微成为习惯,当随波逐流成为活着的态度,如果有一天死亡的消息不约而至,站在生命的尽头回望人生,是否会因为自己的庸庸碌碌而心有不甘呢?如果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剩下的日子该如何度过呢?作家余耕的小说新作《如果没有明

天》,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大悲大喜,跌宕起伏,向死而生的故事。

小说主人公余欢水一向委曲求全又玩世不恭,人生状态正如李宗盛为《山丘》写的歌词“嬉皮笑脸地面对人生的难”。他在工作中不求进取得过且过,在精于算计的同事面前明哲保身低声下气;唯一的朋友借钱不还他毫无办法;在强势的岳父家族里他唯唯诺诺;老婆因为他太窝囊提出离婚;在儿子面前他也要费尽心力地维持自己的尊严。如此种种集于一身,他全部的应对就是忍。

这样一个习惯于被爱情、亲情和友情背离的余欢水,在一次体检中,得知自己罹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突然一反常态间无所畏惧起来。他当众揭露上司和同事的丑行,他拔刀震慑恶邻,他在岳父家拍案而起,他对借钱不还的朋友翻脸逼债。

正是即将到来的死亡,唤起了他旧藏于心的勇气。他不再惧怕失业,毫无掩饰地报复一向鄙夷他的上司和同事,却获得升迁和加薪;他不再惧怕欺人太甚的恶邻,以暴制暴,反而让对方产生了敬畏,谄媚地向他道歉;他横眉冷对、严厉指责傲慢跋扈的岳父和内弟,让岳父一家震惊无比不敢轻慢;他不再顾虑朋友情面,彻底与损友翻脸,朋友不仅乖乖还了欠款,还对他刮目相看;他坦然接受妻离子散的辛酸,却意外获得风骚女同事的垂青,甚至收获一段唯美浪漫的爱情;面对歹徒的利刃,他挺身向前,赢得了从不敢想象的英雄般的荣光。因为死亡即将来临,他毅然决然地走向自己向往的路,在社会底层找回了失落已久的尊严。

就在他日渐被纷至沓来的赞誉环绕之时,得意洋洋的余欢水,被告知体检结果有误,绝症患者并不是他。一瞬间,余欢水为自己建造的理想大厦轰然坍塌。峰回路转,他又回到曾经蝇营狗苟的人生轨迹中,重新陷入一无所有的尴尬境地。作者通过主人公余欢水的悲喜人生,通过他面对活着的懦弱和面对死亡的勇气,提出对人性和社会的拷问:人,不怕死,为什么怕活着?

这里好像有一个悖论:人活着的勇气,似乎是来自懦弱。通俗一点说,就是面对死亡时,普通人终于可以放下为了生活而妥协的包袱,既然已经光着脚再也不怕穿鞋的。每个人生来就知道自己的路的尽头是死亡。但是,为了平安地走完这段路,多少人都选择了忍气吞声,任青春逝去,年华苍老而不去与命运抗争。这其中,包含着多少底层人的困惑与挣扎。掩卷而思,作者提出的质疑,的确值得人们认真思索。这种质疑,也是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

小说的故事线并不新颖,因为突然面对死亡而做出不寻常的举动,这种情节套路经常出现在文艺作品中,就像俗语所言“莎士比亚之后再无新故事”。但是,如何在旧套路中植入新内容,或着说是让旧情节得到新的升华,这就考验了作者的功力。作家余耕通过这一常见故事结构,把当下许多社会问题刻画出来,并通过夸张的情节设计、幽默的语言风格、冷峻的社会审视、独特的讲述视角,用精道的文字再现了一个荒诞却又悲凉的当代故事。群像式的描绘,让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任人唯亲的公司领导、机关算尽的白领职员、风骚妖艳的职场女子、良心未泯的年轻“骗子”、傲慢势利的官场人士、小市民气十足的家庭妇女,甚至是明处暗处的犯罪分子等等,在纸面上活了起来。尽管酒瓶的设计与材质没有改变,但是里面装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玉液琼浆。作者像一个中世纪的骑士,文字就是其手中的剑,一剑刺出干净犀利,直指要害;思路则如胯下战马,纵横驰骋,而缰绳始终在手;情怀堪比骑士的灵魂,悲天悯人,道义在肩。

作者通过对小说创作技巧的娴熟把握,尤其是对幽默语言的信手拈来,为读者带来了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如果没有明天》也让人们又一次看到,在严肃文学日渐式微的今天,还有一批作者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不肯放弃作家的职业尊严,他们不向市场低头,不会为迎合读者而改变创作初衷。正是有了这些作家的努力,才会有了汉语言小说在严肃艺术的殿堂里薪火相传,让文学不沦为市场的附庸成为可能。这些作家也许人数不多,但余耕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史建全,影视编剧。)

标签: 《如果没有明天》余耕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