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电商巨头们争卖菜生意 《人民日报》为社区团购“泼冷水”

毕竟要说最近的互联网热点,社区团购称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科技君早早就感受到巨头们对蓝海市场的虎视眈眈,果不其然,入局便是一片“腥风血雨”。

就在烧钱大战愈演愈烈时,《人民日报》出面泼冷水,强调“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就差直接点名了。

不过,大佬打得头破血流,难道就为了一笔卖菜生意?当然不可能。

即使是小流量,也要惦记

目前,大佬们的劲头都很足,滴滴上线橙心优选、美团推出美团优选、刘强东准备7亿美元亲自带队当团长……

然而,针对这种烧钱乱象,《人民日报》发声了:“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这话妙啊,就差指着巨头鼻子说:国外的大佬都忙着造火箭、搞无人驾驶,你们呢?

随后,以卫龙辣条为首的多家供应商表示,禁止给社区团购供货,对于不遵守要求的经销商将取消经销权。

两则消息一出,便有网传阿里马云、美团王兴、拼多多黄峥等均表示退出社区团购业务,不过已被证实为谣言。

也就是说,这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还是得惦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背后是流量焦虑

这里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大佬非要盯着菜篮子生意呢?因为该占的市场几乎都被占了,只能下沉去盘算新市场和新流量。

要知道,衣服、包包、手机和电器不用每天买,而饭菜则是刚需。社区团购的平台是App,拖拿下这块市场,还会缺流量,难变现吗?

很难想象,社区团购在2019年还摇摇欲坠,松鼠拼拼、呆萝卜相继陷入危机,京东和蘑菇街共同投资的鲜来多也撤出市场。

2020年,一场疫情培养了大家线上买菜的习惯,为每日优鲜等电商解决了盈利难题,也拯救了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社区团购公司。

另一边,历经过一波又一波风口的互联网巨头们正处于新一轮流量焦虑中。

最早的流量入口是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搜狐、新浪、网易、腾讯和百度等老牌巨头都诞生于此,随后便是淘宝和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崛起。

2012年,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时代,支付平台、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短视频等各领域大乱斗,孵化出支付宝、美团、滴滴、抖音、快手等新兴巨头。

近两年,这些入口的流量增长已临近天花板,大佬们不约而同地盯上以朋友圈和微信群为代表的“私域流量”。

拼多多的崛起,除了让大家看到下沉市场的潜力,更进一步坚定他们挖掘私域流量的信心。

即使焦虑,也要反思

在社区团购上热搜前,科技君便体会到巨头烧钱带来的快乐,1分钱买过6个猕猴桃。

有一说一,味道还行,反正就1分钱,在其他地方绝对买不到,瞬间有“赚大了”的心态。

其实,现在的社区团购跟当年的网约车、外卖软件、共享单车虽不能说一模一样,但也高度相似。

还记得外卖软件刚出来时,饿了么、美团为争抢用户大肆烧钱,10块以内吃到撑是常事。

然而几年过去,大家都忘了当初有多便宜,现在只会吐槽怎么随便点个啥都要20块。

再加上频繁爆出的外卖问题,如卫生安全,商品价格比店内贵,还有前段时间刷屏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巨头们似乎都是先把价格降下去,让用户尝到甜头上钩,随后价格便恢复正常乃至涨价,骑手、商家、消费者都成了被压榨的对象。

同理,网约车、共享单车当年都是先打价格战,脱颖而出再涨价。

当然不能说他们有问题,毕竟也曾也给我们带来实打实的优惠和便利,但这些都属于被互联网掺和一脚的行业。

在《人民日报》为社区团购“泼冷水”前,各家平台间的竞争几乎到了白热化阶段。

一位关注生鲜领域的投资人在网上爆料,目前社区团购的均价,比菜市场的零售价低20%。从厂家联合停止供货就能看出,平台严重低价不是什么好事。

《人民日报》文章下有条留言让科技君印象深刻:“某种程度上,中国庞大的市场成了‘高精尖’的阻碍。相信每个人都有过类似‘从全国每人身上赚一分钱就是千万富翁’的想法,只要把生意做到全国,蒸馒头也能造富。”

目前大佬们争抢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我不反对社区团购,它必然有自己的优势,只是觉得人民日报里说得更好,把买菜的效率优化得再好,也创造不了多大价值,反而有可能让底层人民更困苦。

想要真正的实力强大,还是 “ 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更令人心潮澎湃 ” 。

标签: 电商巨头 团购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