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最新经济数据出炉!驱动中国经济的力量,正在发生变化

近日,第三季度国民经济数据终于出炉。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较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三季度同比增速明显好于二季度,实现深V反弹。这说明,国民经济正逐步回归正轨,整体恢复向好、稳中有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实际上,三季度GDP中还有几个关键数据非常值得关注,它们不仅透露出三大重磅信号,还表明驱动中国经济的力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01

驱动中国经济的力量,正在发生变化

整体来看,在11个主要行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工业、建筑业跑赢大盘增速,只有两个行业增加值负增长。

一个是备受疫情冲击的住宿和餐饮业,另一个是处于大变局中的房地产业。

(来源:国家统计局)

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速在第三季度表现良好,增速由负转正,录得2.8%增长,但由于上半年受拖累较严重,综合来看,前三季度依然处于负增长,不过行业已经展现出一定的曙光。

反观房地产则依旧延续上半年的低迷走势,无论是第三季度还是前三季度的增速均为负值(分别为-4.2%和-4.4%),一改过去多年对经济增长的正贡献,要知道这还是在各地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刺激下的结果。

与上述两个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工业、建筑业这四大类不仅跑赢大盘增速,而且实现了快速增长。

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前三季度实现了8.8%的同比增速,在11个主要行业中一骑绝尘。虽然相比于2021年17.2%的高速增速,今年已经有所回落,但依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是工业。三季度,工业发展快速回升,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其中制造业的表现不俗,同比增长4.0%,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6.6%。

实际上,无论是从制造业对GDP的贡献还是从二十大报告来看,制造业的战略意义都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与上一次报告相比,制造强国总是最先提及,而与互联网技术有关的则放在了后面。

这并不是巧合。

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比重达到48.6%,之后一路下跌,十几年间跌去了十个百分点。但这两年情况有了一些转变,去年第二产业占比反弹至39.4%,到了今年前三季度已经突破了40%。

此外,像杭州、东莞等地都不约而同地“二升三降”(二产比重上升、三产占比下降);而省级层面,浙江、福建、广东、重庆、天津等省市均在2025年目标中提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提高1/3、1/3、30%、30%、25%。

这表明,各地正在大力脱虚向实,回归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主动加码制造业。未来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仍将扮演重量级的角色。

这一点在三季度GDP中就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产业表现极为亮眼。

(来源:国家统计局)

比如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多晶硅、单晶硅等新材料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3.2%、56.1%、53.9%;充电桩、风力发电机组、光伏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1.5%、47.1%、30.8%。

新能源汽车更加恐怖,产量同比增长113.1%,较二季度加快20.8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快速修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5.7%,环比回升6.6个百分点,增加值同比由二季度下降7.6%转为大幅增长25.4%,对工业经济拉动作用显著

高技术产业作为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科技实力的重要动能,也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

至于建筑业,为何在楼市低迷的情况下,还能实现4.8%增长,先留个悬念。

02

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谁在挑大梁?

从前三季度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第一要素毫无疑问是消费的增长,消费在前三季度里的贡献率达到了41.3%,是“三驾马车”里最为重要的,其次是出口,最后是投资。

但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如果把贡献率与去年同期比较就会发现,消费的作用有所下滑,下滑了接近20个百分点,但是26.7%的投资水平较去年同期是明显上扬的。所以如果从贡献率的边际贡献来看,毫无疑问投资的贡献最大,特别是在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双重推动下。

数据能说明一切!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前三季度同比增长只有0.7%,虽然与上半年相比实现由负转正,但消费依然疲弱

而且在这一领域出现了明显的消费分化趋势。

一方面,粮油食品类增长9.1%,饮料类增长6.9%,中西药品类增长9.4%。另一方面,家具类下跌8.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跌4.9%,餐饮下降4.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跌4%。

(来源:国家统计局)

这说明,公众的消费越来越务实,减少了非必要品的开支。

其实拼多多在二季度财报中也解答了这个问题——人们在不宽裕的时候,会如何消费?答案显而易见,人们会减少可选消费的支出,而纸巾、垃圾袋、柴米油盐这些日用品的刚需并不会减少,这也是卖9.9元垃圾袋和纸巾的拼多多在二季度逆势盈利的一个原因。

与此同时,汽车这类价高、非刚需品类却大放异彩,9月份零售额为4213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4.2%,增速在全部品类中排名第一。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6—9月国内汽车市场连续走高、保持较高增速,创下近三年同期最好水平。其中新能源汽车,前三季度销量达到456.7万辆,同比增长110%,并且月度产、销量连续27个月同比双上涨。

汽车,似乎与口红效应一样,成为一种在经济波动时逆势上涨的奇观。

再来看出口。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增长9.9%,出口增速超过13%,进口增长超5%,出口的强劲表现对整体GDP增长贡献巨大。

不过,相比这两年来动辄20%—30%的增长幅度,13%的增长显得有些黯淡。

加之美国等西方发达经济体为应对四十年未有之大通胀开始“暴力”加息、缩表,全球总需求将持续下降,海外供需缺口收窄,这也将对我国未来出口形成一定的压制

至于投资方面,制造业投资仍然保持强劲,基建投资持续发力,房地产销售和投资继续探底。

(来源:国家统计局)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近6%,主要依靠基建和制造业来拉动,制造业的增长高达10%以上,基建投资持续高位增长,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速11.2%(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众所周知,基建一直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能够拉动投资、带动就业,是稳定经济的“定海神针”。今年以来,基建一直在为经济增长发力,作为经济增长“压舱石”的作用愈加明显。

近期,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加速键”,一批重大项目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强劲动力。据Mysteel数据,9月份全国共开工8720个项目,环比增长82.4%;对应项目总投资额约5.14万亿元,环比增长82.0%,同比增长30.2%。

这或许也可以解释,在房地产低迷的情况下,建筑业却保持了4.8%的正增长。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国内经济韧性主要依赖于三大动能:出口、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但随着出口增速放缓,未来更需要在内需方面发力。

03 

经济第一大市,再次易主

伴随着国家经济数据一起出炉的,还有13个省市自治区的前三季度GDP数据,也有不少微妙的信号。

但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上海,重返中国经济第一城

根据最新发布的经济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上海以3.09万亿的GDP总量,力压北京的2.99万亿,以1000亿左右的领先优势,迅速实现反超,成功夺回经济第一城地位。

其实,自近代开埠以来,上海一直占据着中国经济第一城的位置。然而,2022年上半年,北京以微弱优势力压上海,首次登上城市经济总量冠军的宝座,打破了上海长达数十年的“垄断”地位,其意义不同寻常。

但这种暂时性反超不具备参考意义。

从过去数十年的数据来看,上海的GDP规模一直都领先于北京,二者的GDP增速几乎没有明显差别,始终是势均力敌的水平,而两座城市的GDP差距也常年保持在2000亿元-3000亿元的区间内。

今年上半年京沪GDP之所以暂时易位,最大因素是疫情冲击。一旦疫情影响消退,上海经济迅速“回血”也在意料之中

这与2020年首遭冲击的武汉有一定相似之处。

2020年一季度,武汉GDP创下了-40.5%的负增长纪录,而全年GDP增速为-4.5%,但在2021年就大幅反弹到12.2%。

随着今年只剩下2个月的时间,中国经济第一大市究竟花落谁家,也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从数据来看,上海最有力的竞争对手还是北京,截至三季度两者只相差1000亿。而GDP排名第三的深圳,虽然暂未公布三季度数据,但就上半年来看也与上海相差了将近4000亿,入局希望渺茫。

那么,北京能否最终赶超上海呢?

首先,北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0.8%,虽然实现“止跌回升”,但低于全国平均3.1个百分点。更令人意外的是,工业竟然成为北京经济最大的拖累,同比-15.2%,降幅之大,远远超过上海。

根据北京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前三季度,受新冠肺炎疫苗生产带来的高基数及国内散发疫情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5%。剔除新冠肺炎疫苗生产因素影响,同比增长3.8%。

2021年受国内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以及疫苗出口拉动的影响,科兴中维、国药北生研两家北京企业产量迅速扩张。不过,今年以来,由于新冠毒株快速变异,新冠疫苗接种量大幅降低,需求减少。

尽管在高基数影响下工业生产仍呈降势,但从未来走势上看已有明显回升。其中,北京在高端领域保持了较快增长,比如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1.9倍和83.5%。

不过,北京毕竟不是工业大市,因此工业负增长对经济的冲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而贡献了北京GDP84%的第三产业,前三季度实现了3.5%的增长,提振了经济信心。

反观上海,前三季度GDP增速仍为-1.4%,暂未回正,但全年实现正增长,问题不大

上海本身就拥有殷实的家底,是中国经济、金融、航运、物流、贸易中心。同时,上海还是工业增加值第一大城,工业总产值第二大城(深圳第一)。在减税、扶持等诸多政策开启之后,上海的各项产业进入了快速复苏模式。

尤其是工业生产快速反弹,第三季度,上海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增速高于全国10.1个百分点。此外,服务业、外贸外资、投资、消费等也开始强势回血

尽管,2022年经济第一城还未有定论,但随着上海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北京想要实现赶超压力着实不小。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2-202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城市产业画像系列:2022年上海市产业全景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1】《等了一周的经济数据终于出炉,五个重点值得关注》智谷趋势

【2】《三季度增长超预期,四季度难处在哪里》吴晓波

【3】《刚刚,中国经济第一大市,再次易主》国民经略

标签: 三驾马车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