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通讯!中国大城市性别真相:男人更多,但女人更强
七天之后,一场席卷全国的“催婚潮”、“相亲热”大戏即将上演。
尤其是在,中国男性比女性足足多出三千多万的时代背景下,找对象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上升成了社会问题。
七普数据显示,中国男性比女性足足多出了3490万人,创下过去12年历史新高。2021年,虽然男女人数差额有所下降,但男性依然比女性多出了3362万人。这多出来的三千多万男性,要如何解决个人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其实,有时候不是你找不到对象,而是你找对象的地方错了!有一个非常离奇的现象:越发达的城市,女性人口反而越多。
这背后一场巨大颠覆正在发生。
01
大城市缺男人?
前两年,有机构做了一个统计,发现从户籍人口来看,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15个特大城市,不约而同地出现一个“共性”:女多男少。
一时间“大城市缺男人,小地方缺女人”的论断席卷全网。
但我们发现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如果以常住人口来看,会得出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
我们统计了GDP15强城市的常住人口性别比例情况,发现这15座城市,全部出现“男多女少”的现象。
(数据来源:各城市统计年鉴)
其中,深圳男女性别比失调最严重,达到122.43。也就是说,深圳男性人口是女性人口的122.4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男女性别比最均衡的地方在川渝,重庆的男女比例为102.3,成都更是只有101.03,男女人口几乎相当。
巧合的是,2021年,重庆入围中国结婚率最高的十大省市行列。
不仅如此,与十年前相比,超过半数城市的男女性别比例提升,这说明涌入这些城市的男性人口反而越来越多。
换言之,大城市,并不缺男人。
既然如此,为何还会出现大城市剩女扎堆的现象?这背后的真相就更加耐人寻味。
虽然从常住人口来看,男性人口以绝对性优势压倒女性,然而,从户籍人口来看,女性人口却占据了绝对上风。
依然是以GDP排名前15的城市来看,户籍人口中,除了武汉和重庆外,其他城市全部是“女多男少”。
(数据来源:各城市统计年鉴)
这与两年前的论断相符合,说明大趋势并没有发生逆转。
即便是在常住人口男性占比最高的深圳,2020年男性户籍人口也只有女性的97.8%,而2019年这个数字是99.7,再往前均超过100。
(数据来源:深圳统计年鉴)
这似乎侧面印证,大部分男性只是深圳的“匆匆过客”。
此外,报告了2021年度数据的城市中,户籍中女性人口进一步增加。这说明,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有可能在大城市扎根定居,而且留在大城市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这背后主要受以下几点因素的推动:
首先,女性学历的提高,使得女性偏好向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流动。
有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在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本专科还是研究生,女生占比都已全面反超男生。
1999年高校扩招前中国在校女大学生只占20%,2009年首次超过男生,2010年在校女研究生规模超过男生,2014年赴海外留学和回国就业女性数量首次超过男性。
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显示:到了2020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数占全部研究生的比重已经达到50.9%;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占比分别为51.0%和58.0%。
美国经济史学家 Claudia Goldin曾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背后的答案:“几乎在每个国家,一旦让男女平等使用教育资源,几十年后,女性就会表现得更好。”
另外一方面,大城市生活压力对男性和女性来说是不同的,男性更有可能离开。
麦可思研究院曾调研过2016届本科生就业情况,男性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外省就业的人,30%毕业三年后回了家乡;而女性毕业生的该比例仅为18%,也就是说超八成依旧在他乡。
如此一来,也就出现了一个背离大家传统认知的现象——尽管男性比女性多了三千多万,但在中国的大城市里,户籍人口却几乎是清一色的女多男少。
而高知女性向城市流动,也在悄然间重塑婚恋市场格局。
高学历女性往往偏好不低于自身条件的男性,加大婚姻市场匹配难度,单身女性规模快速上升。2000-2015年中国30岁及以上未婚女性从154万攀升至590万;其中,2015年30岁及以上研究生学历女性未婚占比高达11%,远高于本科学历及以下女性未婚率的5%。
到了七普数据,这种趋势愈发明显——受教育程度越高,女性越容易晚婚晚育。
所以,大城市并不缺男性,缺的是高质量男性。
02
产业结构影响人口结构
其实各大城市男女性别比差异,反映的也恰恰是它们的产业结构差异。
从常住人口来看,在2000年以前,深圳人口一直是“女多男少”。自2005年后,这一情况开始逆转为“男多女少”,并逐年加剧,这背后一大主要原因是深圳产业结构升级。
深圳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深圳经济的驱动作用不断增强,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0年,深圳新兴产业增加值为2760.4亿元,占GDP比重28.2%,到了2021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2146.3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6%。
(数据来源:深圳统计局)
而高端制造业蓬勃发展导致男性劳动力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受“理工男、文科女”传统观念影响,女性在进行专业选择时难以跨越性别界限。在专业选择时,女生选择文学、艺术学、历史学等较多;而在工学、农学、医学、理学等对逻辑推理、数学能力、实验观察要求较高的学科中女性占比明显偏低。
也正是因为这种专业选择差别,导致高端制造行业男性就业人口远高于女性。
反观重庆,无论是从常住人口还是户籍人口来看,女性人口都占据了相对优势。这与重庆服务业发达不无关联。
“十三五”期间,重庆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不断提升,到2020年已经达到52.8%。而第三产业中,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都占据了相当比重。
(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局)
这些行业也是吸纳女性就业的重点领域。
除重庆外,武汉是另外一座特别值得关注的城市。无论是常住人口还是户籍人口,都是“男多女少”。
在过去,武汉给人的印象是“中国最大的县城”,产业也是以汽车、钢铁等重工业为主,属于名副其实的老工业基地。
但近年来,武汉正向高科技产业转型。目前,已形成以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为代表的新支柱产业。
特别是武汉光谷,作为国家级高新区,近几年的发展如日中天。2021年光谷GDP突破2400亿元,增长16.8%。而以光谷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未来将成为湖北省重大国家战略承载区,也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增长极。
与深圳类似,这种产业发展格局,对高学历男性具有相当吸引力。因此,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呈上升趋势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为何武汉户籍人口中,依然出现“男多女少”的格局呢?这可能与生活成本有关,尤其是置业成本。
在传统婚恋关系中,男性承担了购房的主要压力,置业成本是悬在头顶的最大一座山。但令人略感意外的是,武汉的房价收入比不仅远低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甚至也低于部分二线城市。
(来源:上海易居研究院)
充足的就业机会,加之可负担的置业成本,武汉为男性提供了扎根的肥沃土壤。
03
小地方缺女人?
大城市独树一帜,那么小城市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男多女少”是我国基本国情。当女性偏好向大城市流动,必将进一步加剧其他地区男女比例失衡。
七普数据显示:分地级市来看,男多女少是主基调。在这一点上,发达省份和欠发达省份并无太大区别。
不过最令人意外的是,东北三省居然成为性别比“洼地”,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的地区。
吉林和辽宁的男性性别比分别为99.69和99.7。黑龙江虽然总人口性别比虽然超过100(100.35),但男女人口数量也非常接近。其中,辽宁14个地级市中,9个地级市“女多男少”;吉林9个地级市中,6个地级市“女多男少”。
(数据来源:七普数据)
反而是广东和浙江这样的发达省份,就常住人口来看,无一地级市“女多男少”。
(数据来源:七普数据)
而造成近些年东北女性多于男性的原因,主要和当地的经济、低迷的生育率、老龄化的持续加剧和人口的“负增长”有关。
首先,东北地区独生子女率非常高,在全国也算是名列前茅,“自然规律下独生子女男女比例基本上是1:1”。
另外,据“七普”数据,辽宁60岁及以上人口占25.7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7.42%;吉林60岁及以上人口占23.0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61%;黑龙江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0%。
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高约5岁,老龄化程度越高,意味着性别比越低。老龄化越高,女性老年人口多于男性老年人口的发展趋势越显著。
与此同时,人口的流失被认为是进一步推动东北女多男少现象形成的关键因素。
东北三省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的经济增速放缓,并且随着住房、就业、福利、保险等制度改革,原有的优势也不复存在。无论对于本地人口的生存,还是对于流动人口的吸引力,都稍显不足。
这些因素也到了东北三省人口加速外流,尤其是男性人口外流。
由于东北一些地方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对于男性来说压力相对较大,外流动力也就更大,而大学毕业后愿意回东北本地就业的往往是女性。
男性出走,女性留下,客观上导致了女多男少的结果。
前瞻经济学人APP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城市产业画像系列:2022年深圳市产业全景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城市产业画像系列:2022年武汉市产业全景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1】《东北女多男少背后》,中国新闻周刊
【2】《大城市缺男人,小地方缺女人!背后藏着一个更大的趋势》,观点
【3】《城市性别比排名:深圳男比女多177万,重庆成都平衡》,安安小小姐姐说城市
您可能也感兴趣:
今日热点
为您推荐
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宁夏林草局全面实现全程网办
上海市林业总站开展湿地健康水生态调研并召开讨论会
相约在广东飞羽悦瞬间 2022广东候鸟护飞行动正式启动
排行
精彩推送
- 环球通讯!中国大城市性别真相:男人更多,但女人更强
- 环球通讯!(经济)工信部部署系列举措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 报告:小型市场主体资金需求持续上升 “想贷”“敢贷”比例提高
- 焦点播报:2022年大文娱行业十大关键词:冬奥冰雪热、数字藏品...
- 天天动态:2022年交通运输产业十大关键词:车路协同、航线恢复...
- 前瞻IPO头条:1过1,必贝特医药成功过会!金陵环境拟冲刺上交...
- 【世界聚看点】目标确定!2023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超...
- 今日热搜: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全力促进工...
- 全球短讯!目标确定!2023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超过8万家
- 去年新增居民存款创纪录,“超额储蓄”有待释放
- 滚动:去年新增居民存款创纪录,“超额储蓄”有待释放
- 多增近8万亿! 老百姓有多爱存款
-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23年要抓好十三个方面...
-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23年要抓好十三个方面...
- 【世界新视野】前瞻IPO头条:1过0,聚威新材暂缓审议!华龙证...
- 【世界新要闻】2022年化工与新材料产业十大关键词:碳纤维复...
- 3天获3万辆订单?特斯拉最新回应来了
- 经济复苏按下“快进键”:稳投资拉内需 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稳...
- 银保监会内审部党支部:认真谋划未来5年巡视、审计工作
- 天天快看: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出台 哪些用途进...
- 视焦点讯!经济复苏按下“快进键”:稳投资拉内需 重大工程...
- 天天最新: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出台 哪些用途进...
- 世界要闻:银保监会内审部党支部:认真谋划未来5年巡视、审计...
- 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名单公布,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在列
- 强强联合!哪吒汽车与宁德时代深化战略合作 将共研一体化智...
- 精选!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名单公布 北京、上海等在列
- 【财经分析】企业端信贷持续修复 2023年或迎信贷提速“开门红”
- 4月1日起,纳税人变更登记操作流程简化了
- 4月1日起,纳税人变更登记操作流程简化了
- 1158万!202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创新高,人社部喊话:将继续...
- 靶向解决痛点,助力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
- 靶向解决痛点,助力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
- 环球聚焦:加快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 全球资讯:1158万!202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创新高,人社部喊...
- 天天热门:17.84万亿! 去年住户新增存款涨80.2%
- 世界今热点: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 需求恢复预期...
- 世界焦点!全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情况发布,劳动者工资权益...
- 微速讯:多地两会点题固定资产投资 锚定高目标聚力制造业升级
- 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 需求恢复预期改善 企业中...
- 今日热闻!国家发改委发布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 强...
- 世界快看:信贷投放节奏如何把握、重点领域有哪些?金融监管...
- 每日信息:国家发改委发布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 ...
- 每日热文:中国支付体系运行平稳
- 全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情况发布,劳动者工资权益继续提升—...
- 热头条丨信贷投放节奏如何把握、重点领域有哪些?金融监管部...
- 天天动态:2022年12月金融数据出炉,居民信贷需求不足,高额储...
- 平稳收官!去年新增信贷超21万亿 今年融资需求能否持续回暖
- 热点!2023经济走势如何?怎么推动工业稳增长?钱花在哪?听...
- 速递!2022年全年金融统计数据揭晓:12月M2同比增长11.8% 全...
- 焦点短讯!“以技术创新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前瞻产业...
- 环球报道:2022年12月金融数据出炉,居民信贷需求不足,高额储...
- 微动态丨2023经济走势如何?怎么推动工业稳增长?钱花在哪?...
- 世界今头条!WHO拟于1月27日开会决定新冠是否为全球紧急事件
- 天天通讯!赵立坚为何转任新职?外交部回应
- 部委年度工作会议剧透2023年四条政策主线
- WHO拟于1月27日开会决定新冠是否为全球紧急事件
- 全球动态:赵立坚为何转任新职?外交部回应
- 世界热资讯!国家统计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推进第四届联...
- 热消息:医保谈判结果出炉,辉瑞Paxlovid无缘医保
- 通讯!国家统计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推进第四届联合国世...
- 国家安全部原党委委员刘彦平受贿案一审宣判,非法收受财物价...
- 全球时讯:国开行:超1.4万亿元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2022年已投放
- 全球快讯:国家安全部原党委委员刘彦平受贿案一审宣判,非法收...
- 2022年第四季度内地消费者信心总指数处于乐观区间
- 环球讯息:商务部印发成都等6个城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
- 世界速递!事关2023年就业与收入,人社部部长解读
- 当前消息!银保监会拟规定:个人消费贷款期限不得超过5年
- 商务部印发成都等6个城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
- 前沿资讯!银保监会拟规定:个人消费贷款期限不得超过5年
- 事关2023年就业与收入,人社部部长解读
- 免征增值税!适用月销售额 10 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
- 今日关注:人社部部长: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多...
- 人社部部长: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多渠道促进就...
- 新年抢跑新征程 多地重大项目出炉
- 今日要闻!新年抢跑新征程 多地重大项目出炉
- 全球百事通!2022年国开行发放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超1.4万亿元
- 环球快报:增值税减免措施再加力:今年内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
- 每日看点!2022年国开行发放 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超1.4万亿元
- 每日资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 全球动态:建议突出制造业当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外交部发言人: 希望各方共同保障各国人员安全顺畅往来
- 天天快看:提升新基建水平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 天天通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2022年我国就业局...
- 新动态:外交部发言人: 希望各方共同保障各国人员安全顺畅往来
- 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保护和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 全球焦点!相关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有关事项明确
- 速讯:相关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有关事项明确
- 环球观焦点:全国股转公司通报2022年12月新三板挂牌公司及相...
- 全国股转公司通报2022年12月新三板挂牌公司及相关主体监管情况
- 今日最新!两部门:2023年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
- 全球快资讯:国家开发银行:2022年发放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超1...
- 全国股转公司通报2022年12月挂牌公司及其主体监管情况
- 观焦点:两部门:2023年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
- 小型市场主体韧性修复 “随借随还”式贷款受青睐
- 环球热推荐:小型市场主体韧性修复 “随借随还”式贷款受青睐
- 天天即时看!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提出:实施科技型中...
- 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提出: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倍增行动
- 今日报丨2022年活得最憋屈的十大行业
- 重点聚焦!国开行2022年发放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超1.4万亿元
- 实时:促进消费回暖,可支配收入咋把“蛋糕”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