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当前独家】20年前抢学区房的人,开始抢养老院了

前段时间,三里屯酒吧街整改重建的消息冲上热搜,一时之间人们纷纷感慨时过境迁,青春不再。 


(资料图片)

城市的发展变迁总是会伴随着商业街的兴衰消亡,这不禁让人想起上海的七浦路。

七浦路商业街,位于魔都的黄金地段——老闸北新静安、虹口、黄浦三区交界处,是国内有名的服装批发市场,与广州十三行、沈阳五爱街等齐名。然而到了今天,曾经单价高达30多万的6平方小商铺居然几乎不要租金,可以想象经营有多惨淡。

而当年有魔都“楼王”之称的七浦路地产商,也不指望收租度日,早早地将开发眼光投向了新风口——建养老院。

建养老院,到底有什么玄机?

1.养老难?

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组数据引起了不小的骚动: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2022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这是中国人口6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与此同时,新生儿数量也创新低——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低于2021年的7.52‰。

这不禁让许多人更加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

为什么要用“更”?因为这个问题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人担心了。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老龄化的国家。如果按照60岁以上的人占人口数量的10%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中国是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

老龄化不可怕,日本和很多欧洲国家都已经达到了高度老龄化,在某种层面上来说,这也是经济发展的一种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老龄化速度快。2001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超过7%,到了2021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4%,仅用了21年的时间步入深度老龄化,远远短于法国的126年、英国的46年、德国的40年。

这样的老龄化速度加上我国的人口基数,就会导致老年人口几乎是膨胀式发展。根据政府数据,到2025年,中国将有超过3亿人年满60岁;到2050年,这一数字估计将增加到5亿。

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不断减少的新生儿使老年人口抚养比逐年增长。2021年,老年人口抚养比已经达到了20.8%,预计2050年将突破50%,意味着每两个年轻人需要抚养一位老人。

而多米诺骨牌的下一环,就是年轻人在外务工,大量人口移民到大城市,能够照顾老年人的人越来越少,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的增长将弱化家庭养老的功能。

这个时候社会养老的功能就突显出来。

根据国家统计局,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5.8万个,养老服务床位815.9万张。其中,全国共有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4.0万个,床位503.6万张;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1.8万个,共有床位312.3万张。

虽然无论是养老机构还是养老床位都在逐年增长,政府也在提倡居家养老,但目前的社会资源远远不足以覆盖目前的老年人口。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倾注到养老产业中。“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将”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而养老院作为养老机构的重要组成,整个行业将迎来极大的需求。据统计,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5张,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比例为3.05%,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

2.养老院是门好生意?

目前,我国养老院运营方式主要包括公办和民办,民办养老院数量略高于公办。据人民日报文章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占比达54.7%,床位数占比达57.6%。

实际上,建养老院也算是近年来民间资本的投资趋势。不但一些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军养老机构建设,建了一批豪华型的、超大规模的养老机构,保险公司也开始尝试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养老养生项目。

泰康保险专门成立“泰康之家投资有限公司”,用4年左右时间,投入40亿元建成全功能、高品质服务的高端养老院——泰康之家。此外,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合众人寿都表示出对投资建设养老社区的兴趣。中国人寿计划首期投资约100亿元在河北廊坊筹建北方养老社区,在海南筹建南方养老社区。

尽管一直扩建,入住率却一直不高,甚至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截至2020年7月底,已建养老机构床位429.1万张,收住老年人却只有214.6万人,养老床位空置率高达50%。

这是由于长久以来家庭养老的观念造成的。在“养儿防老”“老有所依”的传统观念下,如果能够自理或基本自理,绝大多数老年人会选择居家养老。

然而,这种思想也在逐渐转变。根据2021年底发布的《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城市居民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的占52.9%,居家养老意愿占比已明显下降,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需求比例则提升,分别为26.5%和20.6%。

根本的原因则在于,市面上的养老院难以匹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希望能够入住养老院的老人,他们渴求的只是能够入住进去,有一张养老床位,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养老服务。选择高端养老机构的人少之又少。

根据官方发布的《关于2022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2022年我国退休职工人均养老金为3158元/月;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相当于人均每月消费支出2532.6元。我国退休职工凭借养老金的领取,只可以覆盖其日常开销的。

而高端养老院的收费是在5000元/月及以上,最高可以达到25000元/月;中低端的养老院则集中在2000-5000元/月。这也就导致了面向一般老人的养老院一床难求、高端养老机构大量床位闲置。

在中低端养老院需求增大的同时,护理型养老院也是未来国家支持发展的重要领域。

根据十四五规划,我国将重点支持新建护理型养老服务设施和照护服务能力改造提升项目。引导地方对普通型床位和护理型床位实行差异化补助,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

3.银发经济

所谓银发经济,指的是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而产生的专门为老年人消费服务的产业,可大致分为日用品经济、保健品经济和服务类经济等。养老院就属于服务类经济。

作为银发经济的一部分,养老院产业的发展,又能带动其他产业的蓬勃发展。

智能养老产品将迎来巨大的需求市场。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21年我国养老机构领域智能养老市场规模或为0.15万亿元,预计2027年我国养老机构领域智能养老市场规模将超过0.4万亿元。

其中,机器人生产、普及、使用有着巨大的空间。

AgeClub根据机器人能够解决的老年人需求类型进行划分,将养老机器人主要分为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三大类。

早先,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引进了5名陪伴机器人“保姆”——阿铁,“机器人养老”已从概念变为现实。

而在未来,护理机器人的应用大势所趋。

时至今日,护理机器人已广泛用于日本、欧美等国家的医院老年康复科、康复中心以及居家、社区等养老场景,可有效地完成各项护理服务工作。而我国也急需其来推动老年护理服务的创新发展。

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达到18.3%,国家卫健委估计2020年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为6500万。

若按照失能老人与护理员5∶1的配置标准推算,我国至少需要1300万名护理员,但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服务人员不足50万人,持证专业护理人员不足2万人,全国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缺口巨大。

而人工成本必然会成为未来中国20-50年的问题。因而想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只依赖专业人才的培养,更需要机器人产业与养老机构产业的高度结合。

目前,我国许多科技企业都纷纷布局研发各种类型的护理机器人,致力于提升养老服务的效率。

科大讯飞曾推出两款可服务老年人的康护机器人,集“测、诊、疗、管、陪”于一体,具有体征测量、智能诊断等实用化功能,可实现人体安全看护、环境安全监测、健康闭环管理、精神娱乐陪护等功能。

作为科技、爱君科技、全智看护等公司也陆续开发基于某一项或几项功能的护理机器人,主要涵盖日常护理、康复治疗、大小便清洁、健康管理等领域。

科技,最终会让人老有所依。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3-2028年中国智能养老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2023-2028年中国养老院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区域产业对标研究、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1】《任泽平: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2022》,新浪

【2】《养老领域机器人需求愈发迫切,却为何入局者寥寥?》,机器人大讲堂

标签: 人工智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