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人口问题与产业发展双重承压,看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如何出招破局

3月31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12656.80万人。与2021年末广东常住人口12684.00万人相比,减少了27.2万。

这个数字,只排在辽宁、河北和吉林前面。

去年广东新生儿105.2万,是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过100万人的省份,扣除死亡人口后,广东自然增长的人口为42.2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意味着,广东去年人口的机械增长是-27.2-42.2=-69.4万人。

也就是说,1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有近70万流动人口出走。

受限于地形,加之地理面积相对较小,广东的产业腹地较为狭小,本身需要依靠集聚来自全国各地的资源来持续发展壮大。

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是这一策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毕竟相较于人口自然增长而言,外来人口对于广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潜力更大。

官方回应称,这是在2022年广东疫情散发多发的因素影响下,省外流动人口暂时回流返乡的阶段性现象。

横向对比一下,在与珠三角“双星辉耀”的长三角,2022年浙江、江苏二省的机械人口增长分别达到36.7万人、25.4万人,外来人口成为了支撑这两个省份在疫情中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长三角并不是个例,有不少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省份,在2022年出现了人口回流的趋势。总共看下来,全国至少17个省份常住人口正增长,至少13个省份处于人口净流入状态。

疫情确实有影响,但并不能完全解释广东人口流失现象。广东常住人口从增速放缓到负增长已经持续了几年,归根结底,这背后反映的是长期产业发展的趋势。

阵痛

整个问题的核心,一言以蔽之,就是广东在推进产业转移升级的过程中,正好处于一个“阵痛”阶段。

2008年前后,广东开始实施“腾笼换鸟”策略——让珠三角相对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广东欠发达的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珠三角腾出空间重点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加速建设以高新化、适度重型化为特征的世界级制造业基地。

陶瓷、电镀、纺织服装、皮革鞋业等出现了全产业链向外转移。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广东在珠三角之外的其他地区并不具有特别的区位优势,因此大量中低端产业实际上转移到了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中西部地区,并没有留在省内。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纺织市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曾经在珠三角集聚的纺织工业,并没有在广东形成新的中心,而是大量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随后,作为广东制造业重要支柱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开始在省外开枝散叶。

先是湘南、湘西靠着引进富士康、欧姆龙、台达电子、华为等一大批项目,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然后是江西南昌、吉安、赣州,靠着引进欧菲光、兆驰、天珑、华为、腾讯、华侨城等,也成为中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大量中低端制造业岗位从广东流失。

而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广东的发展又暂时落后于长三角地区。

在现有的制造业产业基础方面,以2022年规上制造业企业的营业收入情况来看,长三角(因安徽省加入时间较晚,制造业发展与长三角的融合还不明确,故暂不纳入研究范围)在多个产业上领先广东。

广东仅在通信电子行业,以及部分轻工业领域有优势。

在人均营收方面,长三角也在多数行业里领先广东,这意味着长三角相关行业发展水平更高,对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

而在先进制造业布局上,根据去年底工信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名单,长三角共有18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上榜,占全国总数的40%。江苏省汇聚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0个,总数居全国第一。

广东虽然排名全国第二,但只有7个产业集群入围,不到长三角一半。

此外,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不仅在数量上领跑全国,而且集聚效应凸显。上海、苏州、无锡3座城市均有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上榜,南京、宁波等4座城市各有2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上榜。

破局

对于当前境况,广东省心知肚明。

在中低端产业的内部转移承接方面,年初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刚刚喊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广告,2月,广东省就拿出了全套“产业转移2.0”政策。

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时隔15年,再次启动升级版产业转移政策。

和之前的产业转移政策相比,2.0版政策有几大改变。

首先是,此次产业转移承接不再局限于内部,对于粤东西北地区承接省外和外资项目,省内亦将给予特殊的支持。这显然对于广东当下不再独占国内产业链高点的现状有着清晰的认知。

其次,相较于过去“广撒网”,在粤东西北大建34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导致资源分散,本轮政策明确提出粤东西北各市聚焦建设一个园区——全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全省重点建设3-4个园区的策略,并且动员省属国有企业、珠三角市属国有企业参与园区和标准厂房建设。

其三,合作园区的事权和财权都获得了提升,园区级别可上升到省级产业园,并且申报设立省级经济特别合作区,还可获得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同时明确了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园中园可以实行帮扶双方分税制,加强帮扶城市的动力。

《若干措施》出台的同时,省内发布了14份配套文件,从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到环保措施、收益分享指引,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项目推进节奏相当紧迫。4月消息,广东省财政厅已经完成对15个市的用地保障与产业项目情况考核,并安排下达产业有序转移首期注入资本金30亿元,支持主平台统筹做好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等工作。

而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广东也是丝毫不惜财力物力。

仅就近期来看,广东先是在3月24日,在深圳隆重举办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会一届一次会员大会暨促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大会。会上通过了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会章程(草案)。

接着又紧锣密鼓地在3月29日,于广州举办“投资中国年”广东专场推介活动,推进先进制造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后者当场促成74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达到905亿元。在这74个项目中,有47个为制造业项目,占总项目数比重超过6成;投资额639亿元,占总投资比重超过7成。

其中还包括2个百亿工程,分别是剑指氢能的粤港澳大湾区The H2 World国际绿氢产业创新智造生态总部基地,以及聚焦新材料——钛的华南钛谷产业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广东制造业领头羊、国内“工业第一城”的有力竞争者,深圳在去年6月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提出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

据深圳商报报道,深圳开年首批重大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的项目有20个,年度投资占比超3成。今年,深圳将新开工建设5个以上百亿元级、10个以上30亿元级重大工业项目。

总体而言,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和总抓手,坚持制造业当家。2023年以来,一整套的组合拳已经让广东按下拼经济快进键,驶向复苏快车道。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3-2028年中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区域产业对标研究、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1】《广东产业转移新政有突破》,综合开发研究院

【2】《4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江苏上榜数量最多,广东排名第二》,界面新闻

【3】《为什么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首选地是湖南、江西,而不是粤东西北?》,城市情报社

标签:

精彩推送